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读后感

高老头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22:42:33
高老头读后感14篇

高老头读后感14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老头读后感1

“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珍宝底下的丑恶,《高老头》读后感——王勇。”“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在战场上为了不被人杀而不得不杀人,为了不受骗而不得不骗人……”“社会但是是傻子跟骗子的集团。”“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真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现实之中的那些狰狞面目。他是真正的作家,是永远被敢于正视和勇于诅咒丑恶现实的人们敬仰爱戴的伟大作家。“他决定要用全部文学手段来反映他要写的整个时代的这一社会的全貌。他尽到了他自许的历史的‘秘书’的职责,这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许的愿。他用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杰作还了他的愿,而他的时代却欠下他的情分,涨红着脸,低着头,就是不给他荣誉,不给他公道。”

是的,在现实当中,凡是说实话的人,似乎都要被现实贬低身价,往往都得不到就应得到的对待,得不到就应得到的东西。如果这天中国出现一个巴尔扎克,那么也许同样要得到那样的结果,甚至还很可能会比他惨得多,虽然他已被中国文坛承认是伟大的作家,虽然对他的作品承认是世界名著。现实的虚伪、丑恶、罪孽永远是不能消亡的,那么伏脱冷才是真的伟大了。特·纽沁根男爵夫人和特·雷斯多伯爵夫人式的人物永远是人类的大众,举目可见。高里奥是可怜的、悲惨的,不自主的咎由自取者。拉斯蒂涅只是心中常常放射着人性的光辉而行动上又往往与“大众”同流合污的人。思想和行为或语言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存在于现实当中的,除非幼儿。

读完《高老头》,让人不禁为巴黎上流社会只以金钱为中心、人情之间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会无所谓亲情、感情,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联。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联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联变成了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联。”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革命期间卖面粉赚了一大笔钱,他很爱很爱他的两个女儿,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就是这样,家庭的杯具就由此而发了。他一心只想女儿过的舒服,甚至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在乎,他期望女儿嫁入名门贵族,这样两位心肝女儿就不会受苦,而且过得幸福。

高老头读后感2

这些天,我与父母共同阅读了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着的《高老头》,感触很大。这部伟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人与人之冷酷的金钱关系,读来让人震撼,同时也为巴尔扎克对社会的深刻揭露而慨叹。

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主人公就是高里奥老头和拉斯蒂涅,此外还包括伏脱和鲍赛昂夫人。这四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却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金钱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它诱人堕落,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酷无情,它导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高里奥原是面粉商。大革命时期,他趁灾荒年搞囤积,大发了一笔横财。为了让两个女儿攀上一门好亲事,他把自己大部分财产分给了她们。可是,两个女儿眼里只有钱,不过两年,就把父亲从自家赶出来,可怜的高老头不得不去租住破旧的公寓。20年间,他把自己的心血和财产都给了两个女儿,可最终却像被榨干了的柠檬壳一样被女儿们丢弃。直到死,两个女儿为参加舞会都不愿见自己父亲最后一面,让他含恨而终。这样的社会,哪儿还存在道德理想?金钱才是全社会的统治者,得之者胜,失之者败。而作品另一个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经历了一个堕落的过程。在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之下,他的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贫富差距不断刺激着他的欲望,最后抵不住金钱的诱惑,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作品中所描写的这些世态炎凉,让人惊叹,促人深思。

谁能够说当今社会不存在这样的事实?多少人一旦走向社会,就禁不起金钱和各种利益的引诱,最终充当了金钱的奴隶。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偷盗抢劫……不都是为了钱吗?可是最后落得什么下场呢?不过是整天的恐慌,度日如年,最终还要面对阴暗的牢笼,遭世人唾骂。为什么我们总是如此不小心,落入了金钱的圈套呢?为什么要被它牵着鼻子走呢?难道我们就不能主宰钱财吗?能!当然能。“钱不是万恶之源,只有当你过分地,自私地,贪婪地爱它时,它才是万恶之源。”可见只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正视钱财,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会陷入金钱的泥沼。

我们不应当对生活过于苛求,应该珍惜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于钱,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其实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在于拥有绚丽多彩的生命,认识到这点,我们才会活得更加坦荡,更加快乐。

高老头读后感3

今天,我合上了这本书,心里有种叫难受的感觉在翻腾着……

这本书讲了一个高老头,和他两个不孝的女儿的故事。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女儿结婚时,他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嫁妆,自己却只留了一万法郎的养老金;在自己病危之时,想见女儿们最后一眼时,换来的只是她们的白眼……以前,她们总是依偎在他的身边,一口一个“爸爸”的叫着,叫的是那样甜……可是,女儿们爱的不是他这位血浓于水的亲爸爸,而是那些沾满了铜臭味的钱啊!

中国人首先要讲“孝”字,如果你这点都做不到,你根本就不是人!如今这种事例很多,数不胜数。有位湖南的付达信老人在4年前为养老故意抢劫被捕,一年半后释放出狱,住进了一家养老院。73岁的付达信坐在只铺了一张席子的硬床板上,弯曲起一条腿。眼睛微闭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监狱里的生活。“有馒头和稀饭,不用劳动,生病了有人看。”如果还能让他一天抽上几支烟,这就是他对“好生活”的全部想象。在监狱里,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仅馒头管够,午饭的时候还会有西红柿炒鸡蛋、海带炖排骨、玉米炖排骨。开水是统一供应,不限量。年三十儿晚上过了12点,监狱还会给犯人送来甜酒冲鸡蛋;在监狱里,病的重了,还有警察扶着他到外面医院去看病。就在监狱,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减刑了,一般人是很高兴的,可是他却一点也不高兴。出狱后,有人也问过他,他声称养老院还不如监狱!

而我还依稀记得以前还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独自挑起一个家,养着自己的继母,记者问她为什么会养继母?因为在这个社会,不要说是继母了,就算是亲妈,有的也不会去赡养。而女孩却说:“她虽然是我的继母,可她现在也是我的妈妈。”这句感人、朴实的话,震惊了全场……

为什么,这个社会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些儿女是这样的?我想试 ……此处隐藏5867个字……的痛苦。与老人唯一一起下葬的是个坠子。用银色头发编织的,下面挂着个牌,牌子的正反两面写着两个女儿的名字。老人一直将它挂在胸前。可是送葬队伍里却只有俩人,不是他的女儿。一个是实习医生,另一个是迫切跻入上流社会的大学生。其他的人对他的死,只是冷冷的开了几句玩笑。很讽刺。

其中有一段文字:“一个人可以在这里出生、活着、死去,没人注意你”。好冷的社会!好黑暗!那位父亲好伟大,也好可怜,为了两个女儿能过上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他说他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这世上最幸福的人。可是最后他还是没做到。他的女儿居然瞧不起他,闲他太穷,太脏了。直到最后,老人要死的时候,她才醒悟。可是时间不允许了,老人死了……

高老头的遭遇是许多当时社会中人们的一个最真实的缩影。他的结局是法国贵族社会失去人性的一种杀戳。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但高老头的悲剧并非全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有偶然性和时代性但更有必然性和主观性。试问,像高老头这样的几近病态地溺爱女儿,滥爱女儿能不对其女儿促成不良的影响吗?我想这种教育方式搬到当今社会很大可能也是一场悲剧。

《高老头》里的父亲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种亲情的迷茫。不知道该赞赏这位父亲,还是该叹息这位父亲。

高老头读后感12

读完《高老头》,不禁让人感叹当时巴黎上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淡漠的关系。父母儿女间的亲情,本是世界上最纯洁美好的感情。然而在那个时代,连亲情都被金钱所玷污,实在是一种悲哀。

《高老头》这本书是巴尔扎克对拜金主义最深刻的描述及抨击,亦为《人间喜剧》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十九世纪初的巴黎为背景,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 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主人公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对女儿的任何要求都一一满足。他给了两个女儿每人八十万做嫁妆,让她们嫁入豪门。然而他还是被女儿赶出了家门,最终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无情地批判了那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体现。

高老头最初在两个女儿家受到尊重,“我受到好款待:好爸爸,上这儿来;好爸爸,往那儿去。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我同她们的丈夫一块儿吃饭,他们对我很恭敬。”为什么?“因为我生意的底细,我一句没提。一个给了女儿八十万的人是应该奉承的。”高老头自己这样说到。不久两个女儿便嫌这样的父亲有损她们的面子,狠心将父亲赶出了家门。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一种溺爱,是一种病态的爱。他为女儿可以付出一切。他无比珍惜妻子的遗物,然而却因女儿需要用钱而不得不变卖掉;他花掉身上的最后一点钱,只为女儿能有一件漂亮的礼服去参加舞会;他为了女儿的体面不再做生意,但得知女儿缺钱时又想着重操旧业,甚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高老头读后感13

亲情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有人说“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但是当我看了《高老头》这本书之后,我发现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情感倾注,对他们的溺爱之极,到头来却换来了自己被女儿赶,这又是多么的悲哀。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富有的破产老头,两个自私自利的女儿,三个因亲情联系在一起的灵魂,构成了牵引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头将自己一生的爱全部倾注于两个女儿身上,给她们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并以高昂的嫁妆作为基础,将她们捧入上流社会。然而,到头来,高老头却被赶出女儿们的住处,独自住在小小的旧公寓中,就连临死前想看一眼女儿的愿望都未能实现。

在绝望与孤独中,高老头感叹到“金钱能买到一切,包括女儿”。这位可怜的老头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这种过错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钱,是爱,是他对女儿们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不顾一切的满足他人需求的爱,是一种不恰当的爱——溺爱。

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由于只有一个孩子,会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这个孩子从小被保护得太过分,有爷爷奶奶的,姥姥姥爷的,爸爸妈妈的,这么多个人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惯坏孩子,孩子会缺乏自主能力,独立能力。

所以说,爱应该适当的给,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感恩,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过分的满足孩子的物质,容易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来得太过的容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其实,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建立,要有健全的人格。

当然,父母爱孩子并没有错,而是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过分。亲情一直都是我们所歌颂,所赞扬的,血溶于水。

其实,书中的高老头对女儿都是很好,给她们好的物质条件,很多的爱,但是最后自己却吃力不讨好,这是值得深思的,到底高老头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盐铁论·孝养》桓宽里面有一句话:”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我觉得挺在理的。

高老头读后感14

合上书,闭上了眼,为高老头的命运叹息,我内心思绪万千:我为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感到愤怒、痛心……

主人公高里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之后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终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

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与此构成鲜明比较的是,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浓浓的父爱。他把女儿当作天使,宁愿牺牲自我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停止了自我的生意,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终,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父亲的亲情,换来的却是残酷无情,两个女儿先是把父亲赶出家门,又为了得到父亲的钱财而讨好父亲。当高老头没钱了,两个女儿,竟对待重病的父亲不管不问,出去参加舞会。最终,直到高老头去世了,也不来看他一眼。借口竟然是“因高老头去世,自我很悲痛,拒绝见客”这是多么荒唐可笑呀!高老头的葬礼上,女儿们还是没露面,仅有带着爵衔的空车……这是多么地具有讽刺意味!

小说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是以“钱”为情,有了钱,就有了亲情,无钱就是无情;有了钱,就有了女儿,没钱等于没有了女儿!钱真的这么重要吗?

读完《高老头》,我的心境沉重极了,为高老头的命运感到同情,为他遭到女儿们的冷漠无情感到愤怒……

《高老头读后感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